刘坤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5-06-20 09:11:20
导师介绍
姓  名
刘坤
性  别
职  称
研究员
最后毕业院校
中国中医科学院
毕业时间
2012年6月
学  历
博士研究生
学  位
医学博士
导师类别
硕士生导师
专  业
针灸推拿学
学术兼职
北京生理科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科与学术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电针专委会常务委员,《Chinese Medicine》、《世界针灸杂志(英文)》第二届青年编委,《中医科学杂志(英文)》第三届青年编委
简     介

科研简况:围绕传入神经系统的编码特征,结合针灸效应特异性与系统性作用的自主神经机制开展研究。擅长利用光化遗传等基因遗传学方法,应用在体和离体电生理及钙成像技术,结合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从不同水平探讨针灸的效应机制。近5年在Science等发表代表性研究论著20余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入选中国中医科学院优青培养专项。作为课题骨干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重大攻关项目等。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

近5年代表作:

1)Du L, Cheng H, Cui X, Cao Q, Li X, Wang S, Wang X, Liu Y, Zhu B, Gao X*, Liu K*(最后通讯). Mrgprb4-lineage neurons indispensable in pressure induced pleasant sensation are polymodal. iScience. 2025 Feb 1;28(2):111940.

2)2.Du L, Qin Q, He X, Wang X, Sun G, Zhu B, Liu K*(共同通讯), Gao X*. 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Are Required for Different Intestinal Motility Responses Induced by Acupuncture.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 2025 Jun;37(6):e14973.

3)李霞,吕涛,奚晗清,崔翔,刘坤*(共同通讯),高昕妍*.内脏疾病背根神经节交感-感觉偶联参与穴位敏化并放大针刺效应.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4,30(09),645-652.

4)Liu K#, Liu Y#, Li X, Wang S, Wang X, Zhang Z, Gao X. In Vivo Calcium Imaging of Dorsal Root Ganglia Neurons' Response to Somatic and Visceral Stimuli. J Vis Exp. 2024 Mar 1;(205).

5)Liu K, Zhu B*. Significance of pleasant touch and state-of-the-art neuroscience technologies in acupuncture research. Acupuncture and Herbal Medicine, 2023 March; 3(1): 55-58.

6)Liu B#, Qiao L#, Liu K#(共同一作), Liu J, Piccinni-Ash TJ, Chen ZF*. Molecular and neural basis of pleasant touch sensation. Science. 2022;376(6592):483-491. 

7)Liu K#, Cui X#, Zhi M, Zhang M, Zhao T, Gao X*, Zhu B*. Caffeine Attenuates Electroacupuncture Effect on Pressure Pain Threshold and Tolerance in Healthy Individual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Front Neurol. 2022 Jul 7;13:859624."

研究方向:针灸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电  话:010-64089409

电子邮箱:liukun@mail.cintcm.ac.cn; liukun0125@163.com

友情链接: 国家科学技术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联系方式 针灸所仪器设备和技术共享平台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