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日至7日,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副所长高昕妍、研究员刘坤、张维波前往美国加州,参加美国针灸研究会(Society for Acupuncture Research, SAR)主办的国际针灸年会,本届年会以“针灸和传统东亚医学研究的连接”为主题,旨在深入探讨针灸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与发展方向,促进针灸领域的前沿研究交流。
4月5日上午,高昕妍组织了题为“科学依据支撑针灸实践的新进展“(Scientific Evidence-Based Acupuncture Practice: What‘s new?)的论坛,高昕妍和刘坤及另外三位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的讲者,分别就针灸在治疗内脏疾病中的自主神经再平衡、针灸激活的特殊感受器与效应关系、针刺干预抑郁脑机制、针刺抗炎和镇痛在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风湿性关节炎中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等,现场气氛热烈。SAR联合主席、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MSK)的Jun Mao教授参加了论坛及讨论,就动物实验中穴位、刺激频率强度及时间窗与临床的应用等,与报告人和听者进行了讨论,也期望基础研究能够为针灸临床提供更强的科学性支撑。
4月6日,在Jun Mao教授主持的“全球草药和针灸肿瘤学智库:推进合作研究和综合癌症治疗”圆桌会议上,我所参会人员作为“针灸在肿瘤医学中的应用”基础研究部分的主持和嘉宾参与了讨论,提出针灸研究在缓解肿瘤患者放化疗副作用、提高生存质量、抗炎镇痛等症状管理和围手术期干预等方面的可能优势和潜在研究方向。Jun Mao教授在总结时提出,期望创建一个连接基础与临床的重点合作方向和框架,为针灸在癌症管理和辅助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有力的证据基础。
会议期间,经过前期酝酿针灸所与临床基础研究所共同与Virginia University of Integrative Medicine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此举旨在通过与国际针灸研究机构的合作,进一步提升我所的针灸临床及循证研究质量,加快针灸国际大科学计划进程。此外,会议提供了关于针灸穴位研究的拓扑图谱和知识库(Topological Atlas and Repository for Acupoint Research,TARA)的网页展示。
通过此次会议,我们了解到针灸在国际的临床应用现状和针灸穴位数据库的建立情况,报告了基础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拓宽了学术视野和研究思路,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推动针灸研究国际化的重要举措。
作者:刘坤 高昕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