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年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交叉视角下的针灸研究关键科学问题及应对策略”学术研讨会上的专家提议,促进神经科学等多学科领域和针灸学的交叉,5月7日-12日,2024神经环路示踪与调控大会暨针灸研究前沿技术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大会以“神经环路的结构解析与功能研究”为主题,聚焦神经科学研究的前沿技术最新进展, 700多位来自全国的神经科学和针灸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在校师生共同奉献了这场学术盛宴。
本次会议由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科学研究技术分会、深圳市脑科学学会主办,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以及复旦大学联合主办,脑科学研究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承办,我所景向红所长、高昕妍研究员受邀做大会报告,并带队率我所19名科研人员参加此次会议。
景向红所长以“激活穴区不同神经传入的镇痛效应和机制”为题做大会报告,总结了不同强度不同层次针刺镇痛的效应及机制,并以此切入,探讨了针灸基础研究与神经科学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提出神经科学需要针灸调控,针灸基于躯体刺激对机体稳态的多环节调节,是“脑-体”互作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学大量可靠的经验事实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研究视角,用现代科学技术阐明其核心的科学机制,是针灸学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方面,借助神经科学前沿技术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
高昕妍研究员在会上做了“穴位动态特征与针刺调控自主神经平衡效应”的报告,从“内脏疾病如何引起体表穴位的敏化”和“穴位刺激如何通过自主神经对内脏器官进行调控”两个方面展开,概述了自主神经在体表与内脏之前的桥梁作用,并提出穴位-自主神经介导的腧穴和靶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明确腧穴对内脏疾病的系统性和靶器官调控的重要途径。
在圆桌讨论环节,会议特邀我所景向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所王立平研究员、辽宁中医药大学战丽彬教授、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罗敏敏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乔海法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所徐富强研究员以“神经技术研究与祖国医学的交叉融合发展”为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来自中医药及神经科学不同领域的专家从各自的视角下分享了关于神经科学与祖国传统医学融合发展的看法与思考。
在后续的神经环路示踪与调控、针灸研究前沿技术创新培训班上,我所青年科研人员大展风采,万红叶副研究员和刘允助理研究员分别介绍了“流式细胞术”和“在体高通量记录技术”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
此次会议为神经科学与针灸研究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平台,有利推动了我所联合多学科专家推动针灸科学研究的创新与发展。正如景向红所长在报告中提到的,针灸是传统医学的瑰宝,现代针灸学科的发展离不开神经科学,同时,神经科学也需要针灸为其注入新动能和新活力。主办方深圳先进院脑研究所的王立平所长也表示,祖国医学中的整体观和系统观,和当今的神经科学前沿结合,共同揭示人体整体调控的秘密,是未来重要的研究领域。
作者:张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