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全面实施《“十四五”中国中医科学院发展规划》《“十四五”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发展规划》有关任务,更好地提升我所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推进针灸研究新技术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战略,4月2-3日,由景向红所长带队,针灸研究所一行11人赴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先进院)交流调研,与先进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和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就针灸相关的科研和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脑研究与脑疾病研究所黄天文研究员介绍了科研团队与创新载体建设情况,他们针对面向国际前沿、需求导向进行的科研布局,实现“应用基础研究+神经关键技术+支撑产业转化”全链条发展,聚焦于罕见病机制与基因治疗、神经免疫网络互作机制、认知和精神健康的原理和脑发育和脑衰老的机理。建立“拎脑入住”产业服务模式;构建产学研联合体,促进产业链及创新链融通发展。我所科研人员先后前往在体双光子、超高速同步飞扫三维成像和智能化三维动物行为分析系统等技术平台参观调研,并与先进院脑所的科研人员进行座谈交流。景向红所长介绍了近年来针灸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指出利用先进神经科学技术解答针灸关键科学问题的必要性,并着重强调了其在针灸成果转化和装备研发中的重要价值。脑所杨帆研究员等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研究方向和最新研究进展。双方参会人员围绕针灸对神经-免疫调控、戒断/成瘾和脑卒中的作用和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并希望通过研究生、博士后联合培养等方式开展密切合作。
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微创中心聂泽东研究员介绍了医工所及其团队的发展全貌、优势方向、承担的科研项目、年经费量和成果产出情况。其团队在柔性传感器研究领域积淀深厚,目前利用可穿戴ECG和EEG信号等多模生理信号,采用医学人工智能算法,设计了基于高场约束的表面等离子体传感器,专注于无创血糖监测等,实现了基础科研与国际接轨,与产业接轨。针灸所科研人员与聂泽东研究员就柔性传感材料在穴位敏化检测中的应用前景、穴位可穿戴诊疗装备创新研发、人才联合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通过参观学习,大家对无创检测装备创新研发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也在针灸装备研发领域碰撞出一些思路和火花。
通过此次交流访问,针灸所科研人员在开拓视野的同时,也意识到了与国内先进科研机构之间存在的差距,增强了忧患意识和针灸科学研究任重道远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同时也看到了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对针灸研究的热衷,增强了专业自信心和热爱度。下一步,我所将与国内先进的研究机构和科研团队建立针灸学术联盟,聚焦前沿技术领域,把关键突破性技术应用到针灸科研、临床诊疗中,拓宽针灸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并推进针灸科研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