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系列讲座第六讲:基于体表-内脏联系的针刺治疗内脏病的效应机制

信息来源:科教处     发布时间:2022-06-14 11:03:45

pic1a.jpg

2022年6月10日上午,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高昕妍研究员通过腾讯会议,为2021级硕士研究生做了针灸系列讲座第六讲:基于体表--内脏联系的针刺治疗内脏病的效应机制,介绍了基于人体体节结构的体表-内脏联系,及建立在这些结构功能基础之上的针灸诊断和治疗内脏疾病的效应规律和机制。

pic2.jpg

针灸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科学性和方法学的公认度对于建立和发展现代针灸医学至关重要。基于体表-内脏联系途径解析穴位-靶器官效应机制是“十四五”期间针灸学科的基本科学问题。包含穴位随疾病动态变化的规律、穴位-靶器官的节段性和全身性联系途径,及针灸诊断治疗内脏疾病的生物学机制。疾病引起的穴位敏化动态变化与交感激活和靶器官自稳态调节有关;针灸通过躯体-交感、躯体-副交感反射可以促进和加强这种稳态调节。单元穴位和集元穴位相对于靶器官而存在;足三里穴和耳穴分别由于缺乏交感节段性支配和具备迷走神经耳支的支配,而具有特异性激活迷走的效应。

讲座得到线上210多人的参与互动,并在结束后继续线下讨论,引发了大家对针灸机制深层次的了解与关注。


撰稿:张楠

友情链接: 国家科学技术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联系方式 针灸所仪器设备和技术共享平台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