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结构研究室成立于2008年。目前本研究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应用解剖学、免疫组织化学、细胞生物学等研究方法探讨腧穴的显微结构及其生物化学特征、穴位和内脏的神经解剖学联系以及针灸作用途径相关的神经通路/环路,从结构到功能揭示针灸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室的主要特色是运用神经示踪技术从外周神经系统到中枢神经系统在组织学层面实现针灸作用途径的可视化。研究方向包括:1. 腧穴显微结构及其规律性神经支配;2. 腧穴与对应脏腑之间的神经解剖学联系;3. 腧穴和脑之间多级神经环路的可视化研究;4. 针刺镇痛相关神经环路/信号通路研究;5. 针灸促进神经损伤修复以及外周神经纤维再生的作用机制;6. 实验大鼠常用穴位标准化。
近5年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和5项院自主课题。发表SCI论文23篇和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5篇。目前研究室成员有:白万柱研究员,崔晶晶副研究员、王佳、王雨晴助理研究员, 苏雨昕技术员,两名硕士和一名博士研究生。